随着5G、云计算、机器人、物联网、VR/AR等新兴前沿技术的带动,许多人认为未来10年内,人类将进入智慧消费时代。
尤其在疫情后,人们对于网络与虚拟世界的依赖度骤增,这一转变将极大拉动消费科技的发展,从购物、居家到休闲娱乐,带火的领域除了当下热度居高不下的“元宇宙”,智能家居也是受益者之一。
从居家安全到智慧家庭生活,近年来,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智能插座等产品如走秀般进入用户家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围绕智能家居创新的厂商得到强劲发展。
据海康威视2019年年报数据,旗下智能家居业务在2019年营收规模为25.92亿元,较上年增长58.38%。伴随着创新业务的强劲发展,海康威视在2020年4月就公告拟分拆子公司上市,并于今年初启动了分拆子公司萤石网络独立上市的进程。
12月14日,海康威视公告,控股子公司萤石网络科创板IPO已获上交所受理,公司拟募资37.39亿元,保荐机构为中金。
作为安防龙头海康威视旗下子公司,萤石网络自亮相资本市场以来便引发热烈关注。
萤石网络招股书显示,公司致力于成为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云平台提供商,现阶段已经形成了以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入户、智能控制和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公司主要的智能家居产品体系,以及物联网云平台服务体系。
(图片来源:招股书)
背靠海康威视 业绩节节攀升萤石网络成立于2015年3月,在成立前其前身是海康威视的互联网业务中心。2014年,因高清IP摄像机产业链愈加成熟,各安防企业相继开始转型。彼时海康威视为了探索尝试从传统的DVR技术转向高清化、IP化解决方案,就在内部孵化了萤石网络。
到2021年6月,萤石网络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通过一系列增资、转让,萤石网络股本结构为:海康威视是第一大股东,持股60%;嘉盈投资旗下的青荷投资为第二大股东,持股为40%。
作为海康威视孕育了8年的子公司,萤石网络早期发展得到了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并继承了来自母公司的“基因”,最初选择了C端安防摄像头起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扩张。
得益于海康威视的全产业链能力,以及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近年来萤石网络在营收和净利润等方面高速增长,产品矩阵也初步成型。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萤石网络分别实现营收15.29亿元、23.64亿元、30.79亿元,逐年增长,占海康威视营收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18年的3%升至2020年的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11亿元、3.26亿元,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
(图片来源:招股书)
至2021年上半年,萤石网络营收和净利润继续增长,营收为20.06亿元,净利润为2亿元。其中智能家居产品收入占比在85%左右,云平台服务业务保持稳定,占比超过10%。
目前,萤石网络在智能家居行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及认可度。
截至2021年6月末,萤石物联云平台接入 IoT设备数达到1.36亿台,萤石物联云平台用户数量突破 8000万名,月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名,“萤石云视频”应用中的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近150万名,开放平台注册的境内外行业客户近18万名。
另外,2020年度,萤石网络各类智能硬件销量突破1300万台,在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猫眼、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的细分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国生活领域物联网设备接入数达到11亿台,其中视频类设备接入数达到2.3亿台,萤石物联云平台接入设备数占国内同类物联网云平台比例约9%,视频类设备接入数占国内同类物联网云平台比例超过30%。
科研专利方面,截至2021年6月30日,萤石网络共有研发人员961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28.26%。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59%。共拥有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33项及 75 项软件著作权,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96 项。
智能家居潜力可期 竞争也十分激烈就萤石网络所处的智能家居行业而言,它无疑是赶上了时代的红利。作为重要的新兴消费科技市场,智能家居蕴藏千亿美元市场机遇。
据Statista分析及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276亿美元,未来几年将延续15%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4年智能家居设备消费者支出将达到471亿美元。
其中,家居安防产品占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市场份额预计从2020年的24%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28%左右,预计到2024年全球家居安防类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然而,智能家居庞大的市场红利,也吸引了各行业的大佬们先后涌入这个赛道。既有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也有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同时还有格力、美的、海尔等家电巨头。同时涌现出欧瑞博等众多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家居创新企业。
(图片来源:招股书)
其中,小米和华为等手机厂商基本以手机入局,同时也有自己的智能家居连接系统;百度和阿里进入智能家居市场的第一款硬件设备都是智能音箱;家电厂商们则直接将家电产品升级,加入各种语音助手、自动调节温度等功能。
而且,如果说智能家居上半场的主旋律还是硬件设备的普及和连接,那在遭遇了疫情之后,智能家居快步开启下半场——不再是单品智能,而是全屋智能,智能服务再升级,更具个性化。
小米自2013年起就开始研发生态链产品;华为全屋智能以HarmonyOS为基石推进升级了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华为消费者BG首席战略官邵洋透露了华为全屋智能的新目标:“实现5年500万套,做空间智能化的领导者”。
2020年,华为发布了“四无”生态型摄像机、AI超微光卡口摄像机、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AI双模球型摄像机、超高密智能视频存储平台、5G摄像机等诸多新品。
此外,从AI算力优势切入智能安防市场的AI四小龙,也在舍弃纯软件打法,开始切入海康威视与萤石网络基本盘的硬件领域。云从科技于2018年发布了国内首款AI人脸识别摄像机,旷视科技也于2018年发布全帧智能人像抓拍机。
(图片来源:招股书)
生态之路注定难走对于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态势的变化,海康威视其实早有察觉,也做出了转变,2015年它发布了AI系列产品,还大张旗鼓地将智能化定位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除此之外,海康威视的产品矩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扩张,至今其硬件SKU已经超过了27000种。
萤石网络同样是海康威视多元化布局的一环,如果说海康威视主要做的是2B生意,那么萤石网络就是海康威视2C业务的重要抓手。
2019年,萤石网络在海康威视的推动下打起“1+4+N”大旗,尝试打造以萤石云、智能安防、智能入户、智能控制、智能机器等硬件以及若干子系统组成的IoT生态。
但面众多重量级玩家,萤石网络的智能家居生态故事并不好讲。或者说这是一条注定难走的路。
2018年至2020年,海康威视分别实现营收498.37亿元、576.58亿元、634.2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3.53亿元、124.15亿元、134.02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在10%左右。而2014年这两项数据一度达到60.37%和52.13%。
营收下滑的原因除了安防行业整体已经过了高增长的红利期、外部压力增大之外,拥抱智能化也给海康威视带来了不小负担。其中,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已从2015年的21.79亿元升至2020年的73.78亿元;研发投入也从2017年的31.94亿元增至2020年的63.79亿元。
而萤石网络几项创新业务的增长,相对来说也较为缓慢。
在硬件方面,萤石网络主要产品仍是视频安防类设备。根据艾瑞咨询统计,2020年全球家用摄像头出货量为8889万台,本公司智能家居摄像机2020年全年出货量约为1279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4.39%。
从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智能家居是萤石网络重要收入来源,其中又以智能家居摄像机为核心来源,收入占比在60%-70%。今年上半年,萤石网络智能家居摄像机营收占比超七成。而智能入户、配件产品以及其他智能家居产品的占比数据分别为8.39%、6.96%和2.21%。相较2018年的数据来看,几项新业务均呈现轻微下滑趋势。
(图片来源:招股书)
今年,萤石网络推出了一款DL31FVS人脸识别智能可视门锁,实现了对门锁、猫眼、门铃和摄像机功能的集成,根据招商银行研究院的研究,萤石网络在智能门锁的整体竞争实力仅为一般。
另外,萤石网络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主要包括陪护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两大类别,两类产品均处于起步阶段,与淘云科技、科沃斯和石头科技等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物联网平台方面,与同样在智能家居上布局颇为深入的小米对比,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物联网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计算机)平台连接设备数已突破4亿,同比增长33.1%;与手机业务联系紧密的AIOT平台,也拥有了将近4亿设备数量。
基本上,萤石网络设备数量约为小米的1/3,月活用户数量约为小米的1/7,且呈扩大之势,活跃用户数显著低于设备数。
作为由To B端企业孵化而来的萤石网络,在流量上不及小米情有可原。而对于物联网企业来说,更高的月活数意味着生态体系的可持续性以及客户粘性,随着竞争对手月活逐渐提高、知名度提高,“马太效应”可能将逐渐显现。
毛利率增速缓慢从衡量公司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直接指标毛利率来看,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萤石网络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02%、33.81%、35.03%和 35.28%,整体变动不大。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26.92%、29.79%、36.46%和39.24%,保持较快增长。
(图片来源:招股书)
公司选取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科沃斯、石头科技、JS环球生活、小米集团、极米科技等。其中,科沃斯和石头科技主要从事扫地机器人业务,客单价较高,行业壁垒也较高,因此毛利率显著高于萤石网络。
而小米以供应链著称,旗下除了智能摄像头外,还有手机、电视等多品类业务。
周转率下降和同业竞争风险引关注在2019年前,萤石网络均委托关联方进行生产,公司不涉及自有产能。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萤石网络向包括海康威视、富瀚微、中国电科等关联方进行采购材料、商品的金额分别为9.6亿元、18.3亿元、2.66亿元、0.54亿元,占当期采购物料总额的比例为100%、99.57%、17.34%、9.46%。
而随着公司开始自产,萤石网络存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从2018年年末的7366.25万元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9.92亿元,分别为0.74亿元、4.33亿元、5.93亿元、9.92亿元。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相比,存货周转率明显下降,或使萤石面临存货减值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招股书)
此外,萤石网络还在招股书中披露了“同业竞争”风险。
“2021年7月,中国普天经国务院批复整体并入电科集团,2021年8月,电科集团将中国普天下属企业鸿雁电器委托予中电海康管理,2021年10月,电科集团同意将鸿雁电器52.77%股权无偿划转至中电海康,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股权划转的相关程序正在履行。鸿雁电器主要从事电工电器业务,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了以智能面板为核心的智能家居业务,其现有的智能家居业务与发行人的部分业务领域相似,存在同业竞争风险。”
根据招股书披露,IPO前,萤石网络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电科集团,该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中电海康、中电五十二研究所、电科投资合计持有海康威视40.89%的股份,为海康威视实际控制人。
(图片来源:招股书)
综上来看,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无论从海康威视的分拆视角来看,还是从萤石网络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公司想要通过扩张形成竞争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海康威视表示,分拆控股子公司萤石网络独立上市,主要是为公司云平台服务及智能家居业务的研发投入与生产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促进萤石网络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业务规模的扩大。
本次科创板IPO,萤石网络拟募集的资金,将分别用于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新一代物联网云平台项目、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与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基地项目。其中,耗资24亿元的重庆基地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自主生产能力,缓解公司主要产品产能不足的情况”。
(图片来源:招股书)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Copyright © 合肥施工队备案号:皖ICP备2021012008号-2订阅 / 站点地图
技术支持:@2019-2020